瑶浴的由来 瑶浴的由来 瑶浴的由来 瑶浴的由来
发布日期:2022-02-23
瑶浴的由来 瑶浴的由来 瑶浴的由来 瑶浴的由来
自古以来,生活在西南大山深处的瑶族人民过着居住条件差,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生活,但他们却酷爱清洁并很少得病,每天劳动后都要洗澡,他们洗澡不同于其它民族只有清水一盆,而是用约水洗,俗称约浴,瑶医则称之为“庞桶约浴”。瑶家到处可见到用杉木做成的高1米,宽0.6米,长0.7米的大木桶,这便是用约水洗澡的“庞桶”,又称为“黄桶”。无论严冬酷暑,瑶人每晚都必须入“庞桶”内浸泡洗身,既洗涤刀耕火种时沾染的炭灰泥迹,又通过温水浸泡解乏,使血脉流通,便于入睡。在冬天浸泡后,更能在料峭的山风中抗御寒冷。据调查,居住在广西金秀龙胜、忻城、上林、马山、都安等县各支系的瑶族人民及湖南的花瑶都有约浴的习惯,正是这种看似简单的“庞桶约浴”造就了强健、长寿的瑶族人民!瑶族约浴的药材是采用当地盛产的草约。一次约浴所用的草约,少则几十种,多则上百种。所用约物因地制宜,功能多种多样,有清热解毒、祛风散寒、舒筋活络、滋补气血等等。约浴时,常根据不同对象、不同季节或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约物。通常新生儿及产后妇女多选用温补和消炎作用的约物,比如大血藤、五指毛桃、九节风、鸭仔风、穿破石、杜仲藤等,这样可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感染,滋补气血,促进产妇子宫复旧,这种产后进行的约浴,人们称这为“月里约浴”。许多瑶族妇女,产后经过约浴等调养保健,产后十天左右就能上山参加体力劳动。劳动后淋雨受寒,也要进行约浴,可起到温中散寒、舒筋活络及恢复体力、预防风湿的作用。常选药物为老姜、米酒、大发散、小发散、桃树叶、青蒿等。老年人也很注重约浴,一般多用活血温补之约,如大钻、小钻、大血藤、扶芳藤、青春藤等。这无疑对促进机体新陈代谢,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很有帮助的。对患有风湿骨痛或外伤后遗症者,则多选用祛风散寒、活血化瘀、强筋健骨之约,如山苍子、木满天星、九节风、大驳骨、小驳骨。松筋藤、毛杜仲等,这些约物可起到舒筋活络、恢复肢体功能等作用。若患有肩周炎、坐骨神经痛及骨质增生等风湿痹痛,常选用祛风散寒、除湿、活血镇痛之品,如大钻、小钻、十八症、四方藤、两面针及各种有刺的木本及藤本植物。许多地区的瑶族还有应节进行约浴的习惯,如时令佳节或年终岁尾,男女老幼都进行约浴,如农历五月初五,广西的忻城、上林、马山、都安、金秀等县的瑶族,这一天上午家家户户都派人上山采集“百草约”。所谓“百草约”,即除有毒的和会引起皮肤过敏的以外,凡是绿色草本植物,每种都要采一些,采得越多越好,最好是采够一百种,这些植物起到各种各样的药物作用,故称为“百草约”。采“百草约”时,要带刀子和锄头,大部分草约是采集枝叶,有少部分是采集皮或根茎。如苦楝树要皮,青龙草挖根,金银花采花,冬茹要块茎,野山梨则要果实。“百草约”采回以后,洗净泥沙,置通风处吹干,等到下午五时左右,由家里一位年纪最大的、身体健康的老人将草约砍成三寸左右小段,放进一个大锅,加入数担清水进行煎煮,约煮沸十五分钟左右,将约渣捞起,加入少许食盐或不加食盐,离火待约液温度自然降到适合洗澡时,按传统规矩,按年龄由大到小顺序,各人舀一盆药水去洗澡。有的地方约浴是用一个高70厘米,直径70~80厘米左右的大木桶做澡盆,可以盛装一两百斤药水,洗澡时除头部外,全身都浸泡于药水中。“百草约”约液气味芬芳,经泡在药水里洗浴之后,感到筋骨轻松,浑身舒爽,精神倍增。